肝脏不好,真不是一件小事。它沉默、它能忍,等到你感觉到它“出问题”,往往已经不轻了。
护肝片,大家不陌生。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各种产品,写着“排毒”“抗酒”“养肝”等字眼,尤其受到一些中老年人的青睐。饭后一粒、熬夜后一片,仿佛成了对肝脏的一种“补偿”。
但很多人不知道,吃护肝片,不一定护了肝,有时候,反而给肝脏增加了负担。如果用法不对、观念不正,护肝片也可能成为“伤肝片”。
护肝片不等于护身符
护肝片的本质,其实是一类保健功能或辅助治疗的药品。
它们当中常见的成分有水飞蓟宾、五味子、维生素E、某些中药提取物,主要作用是辅助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
但问题是,很多人对护肝片的理解过于理想化。像吃维生素一样长期服用,甚至“保健品化”处理,完全忽略了肝脏的代谢负担。
肝脏是个“化工厂”,吃进去的东西都得它处理。护肝片中的成分,也要通过肝脏代谢排出,这就意味着,吃护肝片本身,也会“用到”肝。
长期、大量,或者和其他药物混用,反而可能加重肝脏的负担。
一男子肝损伤离世,不是个例
之前有个病例,一位中年男性,平时身体还不错,就是喜欢保健,尤其注重肝脏健康。因为工作常熬夜,他每天都吃护肝片,坚持了好几年。
后来体检发现肝酶升高,起初没在意,继续吃“护肝片”加“排毒汤”。
直到出现乏力、食欲差、黄疸,才去医院,检查已经是严重药物性肝损伤合并肝功能衰竭。
这种情况,并非孤例。在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并不少见,而“保健品”“中成药”“护肝片”类产品,也成为重要诱因之一。
老年人更要警惕这几点
中老年人,尤其在60岁之后,肝脏解毒能力其实在逐渐下降。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变弱,代谢药物的效率降低。
但老年人往往有个习惯:越老越怕病,越怕病越吃药。
血压、血糖、胆固醇,加上护肝、补钙、提高免疫力……一天十几种药和保健品,不稀奇。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再加上长期服用护肝类产品,就更容易出问题。
多种药物叠加使用是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诱因。尤其是含有复杂成分的中药提取物,和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增加肝脏负担。
护肝片的三大使用误区
第一,认为护肝片可以“解酒”
市面上不少产品打着“解酒护肝”的旗号,很多人喝酒前来一粒,喝完再补一粒。其实护肝片并不能阻止酒精对肝细胞的损伤,甚至可能因过量服用增加肝脏负担。
第二,长期、无症状使用
没有肝病史,没有肝功能异常,只是“为了预防”而天天吃护肝片,这种“保健式服药”是很多人的误区。没有明确医学指征时,长期服用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第三,不看成分,不问医生
很多人买护肝片不看成分、不问医生,甚至不看说明书,只看广告。不同护肝产品成分差异大,有的适合病毒性肝炎,有的针对药物性肝损伤,有的只是抗氧化。乱吃,可能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
肝脏的“沉默”:我们太容易忽视它
肝脏不像心脏那样一跳一跳地提醒你,也不像胃那样一痛就让人难受。它几乎不喊疼,哪怕已经受损。
所以,很多人觉得“我没感觉,不就是肝好嘛”。
其实这种“没感觉”,很多时候是危险的信号。肝脏一旦出问题,往往来势汹汹,毫无预警。
因此,与其吃护肝片,不如让肝脏少受点累。饮食规律、限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是更为稳妥的护肝方式。
护肝的核心,其实是“减负”
不要把护肝想成“加法”。真正对肝脏好的,是“减法”:少吃不必要的药,少喝不必要的酒,少熬夜,少焦虑。
情绪、睡眠、饮食、运动,这些看起来很基础的东西,才是日常养肝的根本。
从营养学角度讲,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是脂肪肝的重要推手。而脂肪肝,是现代人肝病高发的底层原因之一。
从心理学来看,长期处于高压、焦虑状态下,身体的应激激素升高,也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
所以,有时候,护肝不是要靠外物,而是靠自己,靠一种更有节奏的生活方式。
护肝片不是不能吃,但要“看准、吃对、停得下”
不是说护肝片就该一概否定。
确实,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比如药物性肝炎恢复期、脂肪肝早期、肝酶轻度升高等,经过医生评估后,适当使用一些护肝成分是有帮助的。
但关键是,要有明确的医学依据和使用时限。不是谁都能吃,更不是想吃就吃、吃了就安心。
服用护肝片时,建议注意三点:
第一,明确诊断再服用,别自己瞎试;
第二,周期性监测肝功能,不能一吃就是几年;
第三,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尤其是中成药、抗生素类药物。
留给肝脏一点喘息的空间
肝脏不是机器,它需要“休息”,也需要“呵护”,但不是靠“吃点啥”就能做到。
它更像是一位不吭声的老朋友,平时不说话,但一直在为你默默运转。
别等它“喊疼”,那时候,往往已经不是简单吃护肝片能解决的事了。
最后的叮嘱
如果你已经在吃护肝片,或者准备开始吃,请慢一点,想一想——你是否真的需要?有没有做过肝功能检查?有没有了解过成分?
养肝,是一场长期战,不是靠一两种“神药”就能赢的仗。
参考文献:
[1]李红,杨洪涛.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J]. 现代医药卫生, 2024, 40(4): 553-556.
[2]刘强,王小君. 老年人多重用药与肝功能监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5, 45(7): 1873-1876.
[3]金玉,陈曦. 保健品相关药物性肝损伤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警戒, 2024, 21(10): 631-635.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西安股票配资平台,华泰配资,七号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