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市文联打造、凝聚中法意瑞四国艺术家力量的偶剧《我的名字叫啊吨》在法国阿维尼翁OFF戏剧节迎来世界首演,并一直演出至戏剧节落幕。经过一年的酝酿、创排,这部从北京走来的作品迈出了从文学到舞台的坚实一步。
《我的名字叫啊吨》由北京市文联发起并出品,三拓旗剧团创作演出,是北京市文联着力将冬奥吉祥物“冰墩墩”转化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IP熊猫“啊吨”的核心项目之一。作品围绕生活在古老阿密寨中的主人公熊猫啊吨展开,因多年前的一场地震,啊吨不幸成为孤儿,长大后,他常常愧疚,若是当初自己跑得再快一些、力气再大一点,就能救回爸爸妈妈了。于是,啊吨有了一个梦想——成为一名运动健将,他要变得像自己的偶像“冰墩墩”一样了不起,但随着冒险旅程不断前进,啊吨渐渐发现,他应该成为的不是别人,而是最好的自己。
去年7月,熊猫啊吨带有鲜明中国印记的形象曾出现在巴黎地标,与前来参与奥运盛会的各国观众热情会面;一年后的阿维尼翁OFF戏剧节,10位演员以戏曲身段和技巧操控木偶,并结合影戏、剪纸元素,再次展现了浓厚的中国韵味。没有过多布景的舞台实现了移步换景,几个小竹竿呈现的却是茂密的竹林,这种空灵的意境暗合了中国传统演剧观。为适应戏剧节的节奏,演出时长精简至60分钟,但走出剧场的法国小观众说,虽然有时不太能跟上字幕,但她却看懂了啊吨想要传递给大家的信念,即“勇气和友谊可以战胜一切”。
剧中偶形的设计者、法国偶剧导演马若兰专程赶来观看演出。今年6月,马若兰离开北京时,《我的名字叫啊吨》仍在紧张排练,这是她第一次观看全剧。“从去年7月在阿维尼翁的发布会到今年的首演,这是一次跨文化的合作。”马若兰说,这次与中国艺术家合作,让她印象最深的是磨合、协作的团队精神。导演赵淼同样难忘一起工作的日子,大家曾有碰撞、分歧,但对艺术的追求最终把所有人凝聚起来, “比如偶的大小,开始时,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我们觉得未来可能会在千人以上的剧场进行演出,需要一个大偶,但法国艺术家一直建议,偶不能成为演员表演的枷锁,最理想的是一个人也能让偶飞起来,所以‘一个灵动的偶可能更重要’,他们改变了我们的很多观念 。”
演出期间,《我的名字叫啊吨》主创团队还在阿维尼翁戏剧节OFF村举行了《“熊猫啊吨”闪耀之旅交流会》,分享创作感悟,阿维尼翁OFF戏剧节联合主席哈罗德·大卫非常肯定作品在技术与艺术层面的探讨以及它所展现的跨文化合作理念。
据悉,结束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演出后,偶剧《我的名字叫啊吨》还将登上北京影偶艺术周以及大凉山戏剧节的舞台。
记者:高倩
西安股票配资平台,华泰配资,七号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