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超实用的二条
每篇解决一个育儿小问题,当好妈妈,更当好自己 ~
小伙伴跟我分享了一个让她尴尬症发作的小故事:
有一天她带娃出门坐地铁,有个人全程公放视频,本来很安静的车厢,一下子变得特别刺耳,3 岁多的娃,忍不住大声对那个人说:叔叔,地铁里不能大声说话的,放歌,不可以的!
朋友当时就尴尬得脚趾抠地,但也觉得拦着孩子说也不太对。 明明我们都是从小告诉孩子要遵守规则。
我听完就觉得太真实了,我也是从小 D 2 岁多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而且时不时会发生。
自己教育孩子的和外界不符怎么办?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
1、妈妈,别人可以做,我为什么不可以?
2、妈妈,他们不对,我要去制止。
很多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说,管好你自己,不要管别人。但说实话,这句话既没有教育意义,也没有解决孩子的疑惑。
我从一开始要么尴尬无措要么愤怒战斗,直到现在才慢慢形成了一套比较自洽的处理方式,和你们分享。� � � �
(温馨提示:如果暂时不方便播放,记得戴上耳机或调低音量再看哦)
不方便看视频的,为你送上文字版啦� � � �
首先,我会告诉女儿:这是我们家的家规。
我以前教育小 D 的时候,经常会说,"你看姐姐吃饭多好",后来她会钻空子了,说"哥哥明明边吃边跑,我也要这样"
所以,后来我开始换了个方式,告诉她"这是我们家的家规,我们家吃饭就得坐着吃,要专心地吃,不能看书"。
然后还要告诉她,为什么要专心吃饭,因为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咀嚼和品尝,同时能够更好地帮助身体消化。
所谓的规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道德律这件事情不是因为别人做了什么我们也要这样做,而是因为那是我心底的那把尺。
所以,当我在用"这是我们的家规"的时候,其实是让小 D 明白,要找她自己心中的那个道德律。
第二、确保孩子安全,再给她反馈
咱们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礼貌非常和蔼的。所以每一次小 D 去制止别人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先把小 D 给拉回来,说难听一点,万一被揍了被骂了,对孩子影响其实很大的。
拉回来之后,我会去跟孩子说一句话,"对的,他是做错了,咱们不学他"——很明确地给孩子一个正向的反馈。
第三、分情况而定
接下来我会做这么一件事,分情况而定。
比如说,图书馆里有人大声喧哗,我就会拉着小 D,去找第三方规则制定者(比如图书馆管理员),并反映有人在那边大声喧哗,这个过程其实也让小 D 明白,她是对的。同时,也让小 D 看到阻止一个人其实有多种策略的。
当然了,你肯定会说有时候我去反映了,人家也不管,对,但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态度已经让孩子看到了,我们跟孩子是一条战线的,而且妈妈也是支持这件事的。
那如果人家真不管了,咱们也不要乱拿别人的错误来伤害自己。
我们在这里所有的反应,所有的作为都是在教会孩子一件事,我们的规则就是我们头顶上最高标准的一个道德律,我们看到不对的行为,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同时我们不是无能为力,我们是有所作为的。
做到这三件事情了,这个孩子以后就是一个规则清明,同时又能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好孩子。
这些年写了 3000 多篇的文章
如果你的问题我没来得及回复
欢迎点击下方标签直达相关内容找到答案哦
话题索引
西安股票配资平台,华泰配资,七号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